摘要:新疆干旱区土壤基础地力低、结构差、肥料利用率不高等因素严重影响新疆滴灌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新疆棉花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还田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本研究以棉花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为背景,通过研究棉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硝态氮淋洗、养分转化酶活性以及棉花生长的影响,为干旱区滴灌棉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棉秆不还田(CK)、棉秆半量还田(50%ST)、棉秆全量还田(100%ST)和棉秆二倍量还田(200%ST)。与无还田处理比,棉秆不同还田量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占比,增幅为90.1%~124.8%,显著提高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增强了团聚体的稳定性;棉秆半量、全量和二倍量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其中,含水量增幅为22.8%~42.1%;棉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棉秆全量、二倍量还田均显著降低0-100 cm土体硝态氮淋洗量;棉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蛋白酶活性;棉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棉花株高、SPAD、Chl值、干物质重;棉秆半量、全量和二倍量还田则显著提高棉花氮素、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从而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棉秆还田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籽棉产量增幅为4.6%~12.6%,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4%~12.9%。棉秆还田通过提升大团聚体的占比,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养分淋洗,进而增加土壤养分转化酶活性,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最终提高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