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分布变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D02A08-9); 河北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6220103D-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07YB011)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Acid Hydrolysable N in Cinnamon Soil and Its Micro-aggregates Under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Author:
Affiliation:

ZHANG Dian-xue1,HAN Zhi-qing1,WANG Qiu-bing2,WU Su-xia1,CHANG Lian-sheng1,XIE Xin-yu1,YANG Hui-min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li,Hebei 066600,2.College of Soil and Environ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角度探讨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有同样趋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1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使土壤全氮和酸解性氮含量不下降;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10μm粒级酸不溶性氮储量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猪厩肥效果好于玉米秸和麦秸直接还田。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电学,韩志卿,王秋兵,吴素霞,常连生,谢新宇,杨会民.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分布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1,(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0-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