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城乡建设学院,都江堰,611830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
4.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153.62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Humic Acids from Decomposited Paddy Straw Residu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 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 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 d和135 d时的PQ值与45 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于孝东,唐晓红,吕家恪,罗友进,王力,魏朝富.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0-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