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被调控模式对土壤氮、磷强度及库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四川,成都,610041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718.55 S158.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


Effects of Vegetation Modified Mode on the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t Ecotone between Dry Valley and Motone Forest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以调控30个月的4种典型调控模式以及未调控退耕纯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调控模式下氮、磷供强度及库容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林模式,4种调控模式均可有效缓解缺氮少磷的土壤现状,提高或增加了固氮效率以及氮、磷储量,且表现出氮、磷元素聚表分布(0-10 cm)的特征;表层土(0-10cm)中,刺槐+扁桃+紫花苜蓿模式的氨态氮含量(10.52士0.34 g/kg)、硝态氮含量(11.69±1.06 g/kg)显著高于其它模式,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但对氮、磷的储存贡献较小;刺槐+新疆杨+早熟禾模式可显著提高固氮效率;刺槐+高山柳+早熟禾模式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模式(7.33土0.38 g/kg),而刺槐+岷江柏+早熟禾对土壤氮、磷环境的改善相对于其他模式较差.综上认为,以新疆杨作为乔木、刺槐为高灌木、高山柳为伴生种、紫花苜蓿作为林下草种是适合于EDM土壤与气候环境的最佳模式之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彬,罗承德,杨万勤,张健,白景文,袁喆,刘牧,鞠佳伶.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被调控模式对土壤氮、磷强度及库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0-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