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生长及其土壤改良效应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2.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恢复生态研究所,北京,100083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X703.1 S274.1 S156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滨州学院重大课题项目,滨州学院博士科研基金


Effects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Irrigation on Reed Growth and Its Soil Improvement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中度盐碱退化芦苇湿地的土壤改良效应及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在大田内设置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4种废水灌溉次数下的芦苇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芦苇密度、株高、盖度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显著增加;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有减小和增大趋势;土壤pH值有所上升,而含盐量下降趋势显著.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全N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表现出随废水灌溉次数增加有增多趋势,其中有机质、速效N在灌溉2~4次后,分别比CK显著增加32.0%,52.2%,84.6%;8.1%,16.2%,29.4%;而速效P(13.26 mg/kg)、全N(0.45 g/kg)均在灌溉3次后达到最高;废水灌溉后土壤C/N有减小趋势,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不高.随着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磷酸酶、脱氢酶显著增加,灌溉3次后均达到最高;灌溉1~4次后的脲酶含量分别是CK的1.1,1.4,2.0,2.1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夏江宝,谢文军,孙景宽,刘京涛,刘擎,陆兆华.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生长及其土壤改良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0-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