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158.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


Investigation of Nutrient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Jinyun Mountai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随深度增加其pH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养分全量,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土壤养分全钾含量外,自上而下土壤养分全量逐渐降低;灌木林地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地的速效钾含量最高.灌木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和农地土壤质地为轻粘土,阔叶林地与楠竹林地土壤质地为中壤土,以A层为例,物理性粘粒(<0.01 mm)含量依次为:农地(68.34%)>灌木林(62.38%)>针阔混交林(56.82%)>常绿阔叶林(51.78%)>楠竹林(24.52%).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56.82%~78.23%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动范围在11.31%~16.21%之间,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土壤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1~0.5 mm之间,以A层为例,团聚度大小为灌木林(57.45%)>农地(对照)(53.85%)>针阔混交林(50.16%)>常绿阔叶林(31.46%)>楠竹林地(6.4%),分散系数为灌木林(15.82%)<农地(对照)(21.02%)<针阔混交林(36.43%)<常绿阔叶林(42.74%)<楠竹林(43.17%).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土壤的合理利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罗歆,代数,何丙辉,刘秀华,唐寅.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10-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