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Warning等的淹水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池塘底泥氮素的矿化特征,并对可矿化氮进行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底泥培养前后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并通过通径分析确定了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组的底泥氮矿化的强度和容量都小于对照组,其中加入沸石的矿化容量最小,强度也最低,其次是加入微生物的处理,再次是加入脲酶抑制剂的处理;上覆水中氨态氮主要来自底泥酸解氮的矿化,其中氨基酸态氮矿化最大,酰胺态氮和氨基糖态氮次之,水解未知态氮降低最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酸解氮中,酸解未知态氮与可矿化氮不相关,而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与可矿化氮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说明这几种形态氮对可矿化氮皆有贡献。酰胺态氮对可矿化氮有很高的通径系数,表明了它对上覆水氨态氮的贡献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