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57.1
福建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试验设置4种处理类型,建立6个径流小区,对松散堆积土水土流失进行定位定量观测和比较研究(其中:2小区为裸露堆积土,2小区为堆积土种草,2小区分别为原状裸露地和自然坡地对照)。研究表明:①松散堆积土与原状裸露地相比,前者土壤侵蚀模数、径流量是后者的3.0倍和1、7倍;②松散堆积土种草1年与未种草相比,水土流失量前者比后者减少了75.8%,径流深前者比后者低55.5%;③观察年的3~6月和7~9月这两个时段松散堆积土水土流失总量分别占全年的42.9%和55.3%,两者合计占98.1%,表明3~9月是亚热带红壤区水土流失主要时段。④松散堆积土种草3个月后,基本覆盖地表,土壤侵蚀量比未种草减少9.3倍。与此同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平均雨强、雨型等关系,同时得出4种类型的侵蚀性降雨量值。这些研究成果可为亚热带红壤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陈善沐,杨玉盛,林文莲,李庭波.福建省亚热带红壤区人为破坏的水土流失与治理定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