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坡耕地侵蚀空间分布的WEPP模型和137Cs法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157.1 S1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


Combing Wepp Model with 137Cs to Study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Redistribution on Purple Slope-Land in Sichuan Hilly Basi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当前核素示踪技术和侵蚀产沙模型联合应用于侵蚀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甚少且主要集中在流域尺度上。本研究利用WEPP模型和137Cs核素示踪技术估算了川中丘陵区简阳县贾家村附近两块坡耕地的侵蚀速率,进而对两种方法估算的侵蚀速率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用137Cs核素示踪法测算的两块坡耕地的侵蚀速率随坡长增加而呈波动变化特征,用WEPP模型估算的坡耕地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随坡长增加而增大。坡耕地I顶部极高的137Cs计算的侵蚀速率和极低的WEPP模型计算的侵蚀速率表明人工刨地耕作逐渐把该坡耕地顶部的耕作土迁移至下部并将坡顶变成该坡耕地内最贫瘠的部分。用WEPP模型模拟的侵蚀速率与用137Cs计算的侵蚀速率在量上和空间分布上都有较大的不同,这说明在川中丘陵区用WEPP模型来估算传统耕作方式下坡耕地的侵蚀速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郑进军,张信宝,贺秀斌.川中丘陵区坡耕地侵蚀空间分布的WEPP模型和137Cs法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9~2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6-08-15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